从米歇尔的此次访问中,还可球探体育比分:到,“第一夫人外交”除了“柔性”外,更大的特色是“量身定做”。教育、卫生、妇女问题等,是“第一夫人外交”永恒的主题。

昨天,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在彭丽媛的陪同下开始了访华行程。

米歇尔此次来华,美国官方公开的主题,是“交流中美两国教育话题”。米歇尔自幼家教严格,从中学到博士,都以学业优异著称,她对两个女儿的学业引导,在美国也有口皆碑。而彭丽媛一贯重视教育,她在陪同习近平主席出访各国时,也曾多次参加和教育有关的活动,且至今仍担负院校教职。显然二人在教育方面会有许多心得可供交流和对话。

近年来,美国社会逐渐重视基础教育的力度,开始正视并努力借鉴、汲取中国等东亚国家在基础教育方面的优点,谈论、比较中美基础教育的优劣,成为美国社会日渐流行的话题。同样,中国中小学学生学业负担的沉重,应试教育“重分数、轻能力”的弊端,也是中国社会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而美国的“素质教育”、“快乐教育”应在多大程度上成为中国中小学教育的取法对象。

行前,米歇尔于3月4日特意去了华盛顿育英学堂,学了几句中文,这种“临时抱佛脚”虽然带有很大作秀成分,但毕竟表明她对此次“教育之旅”的重视;抵达中国后次日上午,她便走访了北师大二附中,旁听课程,习练书法,和师生一起打乒乓球,根据公布的行程,此行她还将访问一座大学、一座中学,尽管这种教育交流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毕竟可以从更高层面,促进两国教育的相互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

从米歇尔的此次访问中,还可球探体育比分:到“第一夫人外交”的一些特色,除了“柔性”外,更大的特色是“量身定做”:米歇尔此前访问南非、博茨瓦纳和墨西哥时,都曾将“教育”当作主题或主题之一,如前所述,这和她的特点、背景有关。号称“第一位单独访问的美国第一夫人”的罗斯福夫人,其单独出访的主题往往和医疗卫生和人道主义事务有关,这和她身兼红十字会大使不无关系;杰奎琳·肯尼迪和法国总统萨科齐的后任妻子布吕尼魅力十足,她们主要借助自身魅力展开“缓和外交”;卡特夫人号称“白宫内管家”,她的单独出访更近乎“总统私人信使”的性质,曾先后单独走访过拉美7个国家;希拉里·克林顿有个人的政治抱负,不愿依附克林顿,她的出访往往更像一名女政治家的行程,而不似传统的“第一夫人外交”,8年第一夫人生涯里,她创纪录地单独访问20次,涉及的多是当时敏感、热点国家,也往往有意无意突破“第一夫人不谈敏感话题”的约定俗成惯例……当然,教育、卫生、妇女问题等,是“第一夫人外交”永恒的主题。在这方面,中国乃至大多数东方国家,尚有许多需要向欧美国家借鉴之处,此次米歇尔长达一周的中国行,恰提供了大好便利机会。

《华尔街日报》有文章称,米歇尔并非真的诚心了解中国教育状况,而是为了自己、奥巴马和选情,借这个“讨巧”话题,塑造“精英母亲”形象。即便这是事实,但借助这样一次契机,使之成为中美教育经验交流、互动的催化剂,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陈在田(学者)

中美关系的细节越丰富,中美关系就越有弹性。软交流,有时能够推动大进程。这正是米歇尔访华的意义所在。

从今天开始,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将带着两个女儿在中国度过为期六天的“春假”。米歇尔的中国之行不仅是一次私人家庭旅行,也是一次被白宫明确宣布的官方外交活动。这是自1995年希拉里·克林顿访华之后19年来,中美之间展开的最重要的“夫人外交”。

此次米歇尔访华,延续了此前她出访墨西哥、印度和南非时的年轻人教育主题,强调美中教育交流的重要价值。白宫为此邀请全美的中小学生用电子邮件提问,而米歇尔在每日更新的博客中作答。此外,米歇尔还将探访兵马俑和大熊猫——一个象征着中国的传统价值,一个代表着中国的自然特色。

可以看出,米歇尔的中国行程充满了“软”色彩,友好而不会引发争议。这固然是“夫人外交”的固有特征,但就中美关系的复杂性而言,米歇尔软性的“夫人外交”具有独特的价值。

自中国加入世界经济分工体系,经济体量和政治话语权持续增加以来,精确定义中美关系始终是最核心的命题。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新课题,同样如此。但是,尽管中美建立了成熟的经济循环体系以及稳定的政治沟通管道,基本的安全战略互信还没有构建起来。当下,东亚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风险的升高,进一步增加了中美关系波动频率。

这特别表现在第三方因素对中美关系形成的新制约。在东海、南海海域,出于地缘利益的需要及维持地区性安全联盟效力的需要,美国表现出了不协调的一面,这影响了中美建立基本安全互信的进程。在反恐事务上,双重标准也限制了中美反恐的高水平合作。尽管目前中美之间的直接摩擦并没有经贸、汇率、人权等传统范围,且摩擦力度也没增强的趋势,但在安全领域高密度的不协调却埋藏着巨大的不稳定因素,并可能妨碍到对“新型大国关系”内容的填写。

客观看,除非国际政治格局出现历史性变化,否则中美迅速补强双边关系之间短板的可能性并不大,中美关系的失衡结构仍然可能长期运转。面对这种现实情境,中美关系的细节越丰富,中美关系就越有弹性,避免“修昔底德陷阱”成为被兑现的历史规律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正是米歇尔访华的意义所在。

就此而言,米歇尔访华可以说是中美“庄园峰会”后的续篇。尽管内容不同,但都折射了同样的外交语言:中美能够并愿意在正式或非正式的场合,以各种双方认可的形式深入沟通。沟通可以是政治性的,也可以是非政治性的,可以在宏大叙事中展开,也可以加注柔性词句。软交流,有时能够推动大进程。这正是“乒乓外交”以来中美关系发展的经验。

□徐立凡(媒体人)

“第一夫人中国行”,代表了中美两个大国交往形式创新的本质,开放平和,互动体验,与去年中美元首安纳伯格庄园散步交谈一脉相承。没有谁再绷着一张没有表情的脸,也没有谁再戴着判试卷时的眼镜。

米歇尔·奥巴马访华,是一场旅行,也是一季真人秀,只不过不在娱乐频道,而是在新闻频道播出。

说她是旅行,看看带着老妈和俩孩子就知道,再看看行程安排,北京、西安和成都,长城、兵马俑和大熊猫,西方游客首次到中国的经典路线。称之为真人秀,至少推广方式与《爸爸去哪儿》这类节目很像,米歇尔还没到北京,白宫就已经新设网页“第一夫人中国行”,实时更新动态,欢迎美国青少年留下姓名、电邮和问题,同时还要求关注,而奥巴马本人也适时地向媒体表达了老婆孩子周末不在身边的小寂寞。

这注解虽然听起来不像“元首夫人外交”那么高端,但恰恰是旅行和真人秀的态度,代表了中美两个大国交往形式创新的本质,开放平和,互动体验,与去年中美元首安纳伯格庄园散步交谈一脉相承。没有谁再绷着一张没有表情的脸,也没有谁再戴着判试卷时的眼镜。

这场旅行真的对世界有意义,美国前国务卿、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在自传《亲历历史》中写道,“我做‘第一夫人’那些年学到最重要的就是,国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人之间的个人关系……但这种关系要求不断‘栽培’和各种非正式对话。”

相比而言,米歇尔到底秀的是什么其实未必那么重要。青年问题?教育问题?她没有行政权,也不是哲学导师,最多只是表达一位中年女性的意愿,既不会也没有资格拿出一套解决方案。更何况,她还是第一次踏上这片与美利坚存在巨大差异的土地。好吧,猜猜看米歇尔会不会说:“我年幼时家境并不富裕,我从来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美国第一夫人。不过,因为我接受了教育,当这一刻来临时,我做好了准备。”——这套台词,2010年访问印度、2011年访问南非时她都用过。

但这并不意味着米歇尔说的话不值一听,她在临行前多次强调的人文交流,特别是青少年之间的教育合作,的确是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基石。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本·罗兹说,米歇尔访华之旅希望传递的信号是:中美关系不仅是两国高层之间的关系,更是两国人民之间的关系;随着两国人民增进对彼此的了解,也有益于21世纪这两个重要国家之间双边关系的走向。

从这个角度说,用旅行和真人秀来实践的米歇尔应该多停留些日子,而且应该在行程表中增加一站五棵松。那座中国最棒的篮球馆外,竖立着一个出生于纽约贫民窟的37岁大叔的雕像,他在北京这3年的旅程,改变了太多中国年轻人对美国人的认识,而他在主场的表演即将开始。

本报特约评论员 黄恒

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今日抵京,开始访华之旅。“第一夫人外交”是美国一项外交传统,作为柔性外交的重要承担者,美国第一夫人往往也是地位特殊的大使,在增强文化沟通、宣传国家形象、强化外交关系乃至宣扬美国价值观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中美在经济、地缘政治等方面既有融合又有冲突。这种背景下,美国第一夫人访华,一定程度上开创了中美间的外交新模式。这无疑对双方进一步探明对方的战略意图和底线,加强对双方利益交集的沟通与协调,能够发挥独特的促进作用。

作为中美关系稳定器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在增长前景、经济结构等方面发生显著变化。近来美国经济复苏加强,中国经济增速则有所放缓。中国经济结构向消费-投资形态转移,冲击中美之间储蓄-投资-消费的均衡状态。美国抢占新兴产业的制高点与复兴制造业也会与中国发生碰撞。在产业结构层次、企业投资和就业机会方面,双方直接竞争态势将逐步凸现。中美经济利益互补性出现降低趋势,利益交集呈缩小态势。

这些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美国对华战略。美国希望中国经济崛起尽可能包容美国经济利益,又不能转化为挑战美国霸权的军事与地缘政治实力,简言之就是既想享受温暖,又怕被火灼伤。因此美国陷入两难:一方面,中美经济利益相互融入和高度依赖,使美国不愿中国经济停滞或社会动乱。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规模有可能挑战和威胁到美国霸权,又使其产生了恐惧心态和遏制意图。

目前,中美经济依赖互利共赢的局面尚未发生根本改变。然而,一旦出现根本性变化,美国对华战略可能由“预防或遏制”的模糊战略,转向“全面遏制”的清晰战略。现在中美关系正处于关键转折时期,双方要以极大的智慧和耐心来对之加以处理应对。

米歇尔这次访华,以及去年中美首脑庄园会晤等,都反映了双方对中美关系处于关键转折期的高度重视。利用这些独特的外交活动管道,美国可能想对中国发出这样的信号:中国崛起不能损坏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必须充分包容美国的利益。

中国已多次表明心迹,希望与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力争走出一条崛起国和守成国 “不对抗、共谋利;求合作、图发展”的新型道路。中国将在崛起中遵从现有国际秩序,调整和强化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维护中美互赢共生关系。

为完成这一战略目标,中国要有两手准备。从积极角度看,中国可主动参与美国主导的地区自由贸易和投资体系,加快推进与美国的双边自由贸易和投资体系,谋求和壮大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支撑点。从消极角度看,若美国执意全面遏制,中国则坚持对外开放与和平发展,在WTO框架下,联合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构建地区自由贸易和投资体系,为推动世界经济的互利共赢和可持续增长贡献力量。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