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郑窈]: 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东南网厦门特区三十周年特别报道之我们为什么爱上厦门访谈,我是郑窈。
[主持人郑窈]: 在厦门特区发展的三十周年时间里有很多关键词,而港口建设、机场建设是不得不提的两个词。那么做客我们今天演播厅的嘉宾,又要和我们分享怎样的他们爱上厦门的故事呢?
[主持人郑窈]:首先来认识一下今天的两位嘉宾,枋湖社区居委会主任苏辉明,欢迎您。
苏辉明:大家好。
[苏辉明]:大家好。
[主持人郑窈]:另外一位是厦门港务集团海天集装箱有限公司的维修班长冯鸿昌,欢迎您。
[冯鸿昌]: 大家好。
[主持人郑窈 ]: 欢迎两位,其实我们刚才是介绍了两位现在的单位,其实两位都有一个双重身份,比如说我们的冯鸿昌同时是厦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党代表(同时也是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苏主任以前跟厦门的机场建设有密不可分的缘分和故事。那今天我们就要请他们两位来跟我们讲一讲,这些他们和厦门有关的故事。
[主持人郑窈]:冯班长你是从外地过来的,当时你是哪一年过来的?
[冯鸿昌]:我从漳州南靖过来,是1997年3月份.当时是机械技能技工学校毕业后,学校推荐到海天公司去实习,一直做到现在,已经有十五年了。
[主持人郑窈]:当时你第一次来厦门的时候,对厦门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
[冯鸿昌]: 我觉得厦门是一个特区,然后我从小就很向往厦门,希望能在这么一个城市去发展。也有这个机会来厦门之后,我就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在这边努力工作,争取以后能留下来。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在单位领导的关心下,自己也不断的更新进步,现在自己再厦门也安家了,也买了房子。
[主持人郑窈]: 那苏主任你是土生土长的厦门人,你在厦门生活了几年?
[苏辉明]:我1964年出生到现在,有48年了。
[主持人郑窈]:老厦门人都说,三十年前,在厦门特区还没有设立的时候,当时的厦门指的就是中山路的这一块,说中山路外面都不叫厦门。
[苏辉明]:当时市区就是现在的火车站到轮渡这一块才叫市区,其他的还叫郊区。火车站以上这些周边的这些都算是郊区,其实市区是一点点。从建设特区开始才逐步壮大、逐步扩展,整个厦门区域的变化,从湖里的2.5平方公里到整个厦门岛,再到我们整个厦门辖区变成特区,这样子的过程都见证了。
[主持人郑窈]:您在做这个居委会主任之前,您也从事过很多工作。
[苏辉明]:对。
[主持人郑窈]:跟我们介绍一下您的人生经历。
[苏辉明]:我是从82年招工到我们原来的公司,是叫厦门市河山劳动服务公司,这个公司是被征地人员组成的一个公司,因为都没有技术工种 ,很快在市场化的淘汰下,业务比较少,我在1989年就停薪留职,自谋职业,这样子下海了,等于是下海了。
[主持人郑窈]:经商。
[苏辉明]: 经商,也是从事这个厦门基础设施建设这方面的工程,特别是在机场的周边,这些配套的工程,包括机场有一个二号路,也是我建设的。这条路还得到了省优工程(的荣誉),对这些也感到蛮自豪的,那从2006年的时候,经商到2006年,在一周时间改变了整个人生价值观。
[主持人郑窈]:怎么说呢?
[苏辉明]: 在一周时间内就决定,到社区去服务。在我们街道领导物色人选的时候,大家都推荐(我),在一周时间里,被他们做工作做得,在一周时间内改变,从经商到社区服务这一块。当时是带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到这份工作),等于说是我们先富起来的,我原来也是务工、务农,转变这个身份以后,第一桶金是在我们厦门特区建设当中得到的。在到2006年之后,很多村民推荐,在一周时间决定到社区服务,我自己的愿望就是说能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包括为外来人跟社区居民服务。短短几年,我已经在社区工作已经6年了,感觉良多 。社区跟经商、经营企业是不一样的。
[主持人郑窈]:您觉得那个给您带来的收获更大?
[苏辉明]:最大的就是替我们外来人员、本地居民服务,得到他们的肯定,这个肯定收获最大。做社区工作概括一句话就是酸甜苦辣都有。因为很多事情都是亲自要去做,很多事为群众服务的事不分大小,必须每一件要做到位,让人家满意,在社区服务这几年,我在经济方面,原来的经商方面对社区发展,经济发展,我们原来是村改区的社区,有经济发展这一块(要做)。我去了以后就从几个方面,包括厂房的出租、政策的落实,政府给我们这些村改区社区政策的落实,从几个方面来综合带领我们社区居民的投资,他们的租金有一个好的去处。
[主持人郑窈]: 您刚才说道社区的工作让你感受到酸甜苦辣,您能不能跟我们说一说几个酸甜苦辣的故事。
[苏辉明]: 酸就是说人家不理解,因为我们像村改区这种社区,牵涉到一个征地拆迁、旧村改造,就拆房子。刚开始大家都不理解、不想拆,就说他会攻击你。刚开始我们在宣传的时候,他不理解。经过这几年,我的感受是我们这些失地农民,从不理解到理解,到支持,这个时间段有一个阶段,让他感受我们政府的一些政策和宣传,这个是酸。那苦是什么,就半夜人家打电话,你还得去解决问题。
[主持人郑窈]:这是比较辛苦。
[苏辉明]:比较辛苦。不单单是我们,整个社区的工作人员也都是这个样子,那有时候被骂,被打都有。我们原来也有被打过的。因为不理解,情绪激动都会发生。
[主持人郑窈]: 甜呢?
[苏辉明]:甜就是我们把社区的一些事务做好,得到整个社区包括外来人员的认可,就是对我们最大的一个鼓励跟认可,就是说甜是甜在这里。
[主持人郑窈]: 那一刻可能都觉得酸、苦、辣都值得。
[苏辉明]:(笑)对,都值得、都值得。
[主持人郑窈]:那冯班长,您刚开始来厦门之后一开始从事的是哪方面的工作?
[冯鸿昌]: 我到海天码头之后,我最开始做的就是龙门吊维修。刚开始去的时候学历也只有中技的学历,码头设备发展比较快,我们单位的氛围很好,我们很多的技术员和主管在工作之余都是充电,他们经常会说参加一些培训。在这么一个环境的熏陶下,自己想要在这里立足,还要不断的去学习,在理论知识和技能方面都要去加强。那后面我也去参加了社会上提供的一些业余的培训,比如我们高级技工学校的大专班,以及计算机的培训。通过这个培训之后,自己在制图方面设计方面也有一定的提升。
[主持人郑窈]: 从您身上我们也看到厦门这座城市对外来人员的重视、培养,和很大的一种包容度。您到这个公司之后也得到了很多培训机会,让自己也更大地提升了。那我们的苏主任您现在在我们的社区工作,社区里的外来人口多吗?
[苏辉明]: 我们社区辖区范围人口就有12万人的外来人员。
[主持人郑窈]:那么您和这12万外来人口的生活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能不能跟我们说一说,社区在平常的工作管理过程中,有没有对这些外来人员有没有一些特殊的政策?
[苏辉明]: 我们社区对这些外来人员是有很多的优惠政策,包括矛盾调解、就业、文化、娱乐,还有一些对我们外人人员子女教育这一块,对他们的后顾之忧这一块都蛮支持他们的。对他们的服务也是比较贴心的。
[主持人郑窈]:从外地来厦门的人数是越来越多了。
[苏辉明]: 是。
[主持人郑窈]:那您看到这么多的人都喜欢来厦门,都喜欢来为这座城市打拼,为这座城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您是什么样的心情?
[苏辉明]:为什么厦门会吸引那么多人,因为厦门比较宜居,环境也比较好,还有一些配套设施也比较齐全,加上教育医疗,这些政府对这一块投入蛮大。在特区发展中,对这两块,对其他的配套,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服务,政府是投入相当大的经历,对我们参与特区建设的外来人员的后顾之忧做了很大的保障。
[主持人郑窈]:冯班长作为外来务工人员,能不能跟我们说一说您在厦门生活的这十几年,感觉厦门这座城市给您的感情是什么样的?
[冯鸿昌]:我感觉是厦门人民对我们都很好,能给我们很多的包容,我们身边的同事他们没有因为我们是外来员工,而看不起我们。相反,他们就觉得我们,从老家来厦门打工不容易,他们在生活上在工作上,给我们,很多的关心,很多的帮助,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如亲人般的帮助,我们在这里工作也有家的温暖了,这座城市也给我们提供很多的平台,在厦门通过自身努力之后,你就可以在这个舞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主持人郑窈]: 在厦门生活这些年,你有没有遇到一件事情让你很感动呢?
[冯鸿昌]: 我特别感动就是说,平常的这种点滴。你家里有困难,同事都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像我当时,我父亲在老家脚摔断了,同事和领导还特意去我老家看我父亲,我就感觉这个城市、这个单位对我是很好很好的。
[主持人郑窈]:从刚开始来厦门作为一个技术工人,到现在是厦门市的党代表,觉得有什么样的变化?
[冯鸿昌]:应该说是大家对我的关心、培养的一种结果,对我个人来说,从工人到党代表,这个其实是身份不一样而已。对我们个人来说,不光要把自己工作做好,作为党代表之后,你要反映群体的意愿和呼声,比方说作为我们一线员工有什么自身的需求,然后帮助他们提升这种职业技能,人才引进之后在一些合适的场所去反映他们群体的意愿和呼声,做好他们的桥梁作用。
[主持人郑窈]:应该说可以把自己得到的让更多人像你一样(享受到)。
[冯鸿昌]:对,共享厦门改革开放的成果,
[主持人郑窈]: 恩,是的,是的。
[主持人郑窈]:两位在厦门工作生活的时间里也一定感受到了厦门的变化,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其中你们看到的一些故事,
[苏辉明]:厦门原来是一个小岛,整个都是稻田和农地、山丘。从特区建设开始,整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就从湖里的2.5平方公里开始然后延伸到全岛,然后再到整个大厦门的范围。我是经历了从特区建立开始,就是从基础设施,厦门刚开始是基础设施先行,从路网建设、机场的建设、港口的建设,从这几个延伸出去。因为厦门原来是乡村,农民住的房子是比较简易的,老一辈建的那种瓦房,现在整个三十年的变化就是我们都建起小洋楼在住,这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是见证了我们特区发展的过程。
[主持人郑窈]: 您跟我们说一说十几年来,港口的变化,给厦门带来了怎样的一些影响和变化。
[冯鸿昌]:我我从1997年3月份来厦门之后,我们当时集装箱吞吐量是一个月2万多,那到现在一个月达到十万标箱,这个突出的发展也折射出,厦门在进出口这方面取得很到的成绩。港口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从港口也能体现出我们厦门市几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主持人郑窈]:两位能不能跟我们说一说你们为什么爱上厦门?
[苏辉明]: 我是土生土长的厦门人,我感到出生在厦门我感到骄傲跟自豪。
[冯鸿昌]: 反正厦门,在这边工作之后同事多我们都很好,然后自己也能从学徒工成长为现在的技术骨干,在技能方面也得到提升。从身边同事,从自己个人来说,厦门给了我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所以我非常的爱厦门。
[主持人郑窈]:那厦门特区三十周年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对想要来厦门生活工作的人说一句话?
[苏辉明]:厦门是一个很好的地方,也很多机会,到了厦门之后只要诚恳、认真,机会都永远给他们的。厦门是一个很好的城市。
[主持人郑窈]: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机会。那冯班长呢?
[冯鸿昌]:我觉得厦门是一个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只要你愿意去付出、愿意去努力之后,你就能够找到自身的价值。
[主持人郑窈]:很多人形容厦门是一个很温馨的家,来到这里居住一段时间,工作一段时间,就很容易说我要扎根在这里,因为厦门就是能够给你这种温馨的感觉。而一座城市的发展出了我们开头说的港口建设、机场建设,以及其他的一些建设之外,也需要很多很多的外来人员。而在厦门外来人员和本土厦门人很融洽的相处,也是它三十年来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两位认可吗?
[苏辉明]:认可。
[冯鸿昌]:可。
[主持人郑窈]:那也非常感谢两位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做客我们的演播厅,跟我们讲了你们和厦门之间的故事。我们这期节目就接近尾声了,感谢大家的关注,也请您继续关注东南网厦门特区建设三十周年的报道。